《赞宁》,此词条收录于12/18,仅供参考
赞宁(919~1001),北宋僧人,佛教史学家。俗姓高。吴兴德清(今属浙江)人。后唐天成年间在杭州祥符寺出家。
赞宁,清泰初年入天台山受具足戒,精研三藏。后往灵隐寺,专习南山律。与人谈论,辞辩纵横,有“律虎”之称。内学之外,兼善儒、老、百家之言,博闻强记,擅长诗文,声望日增,为吴越王钱俶所敬,署为两浙僧统,赐“明义示文大师”号。太平兴国三年(978)吴越王钱俶降宋。他以花甲之年奉阿育王寺真身舍利来到汴京(今河南开封),宋太宗见之于滋福殿,多次宣召,赐予紫衣及“通慧大师”号,入翰林院。六年,充右街副僧录。七年,又奉诏回杭州编纂《大宋高僧传》,历时七年成书30卷;受到大宗褒奖,命僧录司编入大藏流通。淳化元年(990)任左街讲经首座,翌年任史馆编修。至道元年(995)掌洛京(今河南洛阳)教门事。咸平元年(998)加右街僧录。次年迁左街僧录。
他向以学识广博知名,太平兴国初叠奉诏旨编修《大宋僧史略》3卷,记载佛教事务及典章制度的起源和沿芏。著作尚有《四分律行事钞音义指归》3卷(已佚)、《舍利宝塔传》1卷、《护塔灵鳗菩萨传》1卷等。此外还有外学著作多种,大多佚失不存。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转载于网络或用户自行上传发布,其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,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,不负任何法律责任,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发送到本站邮箱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